查看原文
其他

大运河如何流向更远方

杭轩 浙江宣传 2023-07-24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有人说,京杭大运河,一半姓“京”,一半姓“杭”。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元代大运河截弯取直之后,南端城市杭州的名字落在了大运河之上。大运河与杭州城,两者的联系可见一斑。


2014年,蜿蜒流淌3200多公里、2500多年的大运河申遗成功。“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对于大运河,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深牵挂。


如今,当我们驻足运河之畔,究竟可以从流水迢迢当中读出什么?又该如何让大运河汇入新时代、流向更远方?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上的拱宸桥 图源:视觉中国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举足轻重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纽带。


受技术条件限制,古代中国大规模运送人员和物资,最经济、高效、便捷的方式就是水运。《说文解字》道:“运者,迻徙也。”大运河开凿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南粮北运、商贸流通的难题。


进入近代,伴随着铁路等新交通运输方式的陆续出现,河运的光环逐渐褪去。但作为一部流动着的活的历史,大运河除了继续发挥着运输功能,还承载了厚重而又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


比如,杭州的拱宸桥有“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之说。这座石桥,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保存着一份古朴和素雅,串起了两边的巷弄、茶馆、商铺、手作馆,成为运河之上一处繁华许久的地标。


运河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河流、历史维度中的河流,更是一条文化之河。波光云影、千帆过尽的大运河,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漕运文化、非遗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等等。一路穿行于燕冀平原、齐鲁大地、江南水乡的运河水,联通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风情,乃至中外文化,都得以在此交融汇合。


不仅如此,我们熟知的一大批文人墨客,都曾在大运河畔留下千古名句,比如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此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均产生于运河流域,还有像《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经典中也都含有运河元素。不用说,多少人在运河边出生、成长,运河成了他们一生当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如学者梅新林提到的那样:“黄河、长江、珠江、运河四大流域轴线三横一纵展开,犹如四大动脉贯通于中国文学版图之上,彼此在伴随中国文学地理自西北向东南的依次移位中相继发挥主导作用。


可以说,大运河是一条“运输之河”,也是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的“诗性之河”。它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等待着后人不断去探寻。




《习近平浙江足迹》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情景:2006年的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登上杭州水上巴士“西湖”号,从拱宸桥到艮山门码头,行船中,他仔细询问运河保护和建设情况。


结束水上巴士的考察时,习近平同志希望杭州能再接再厉,继续做好运河综合保护工作,使城市的经济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这条历史文化长廊,没有辜负期待。2014年以来,进入“后申遗时代”的大运河,站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风口,迎来了华丽转身。


比如,文化更丰富、更青春。如今的大运河融汇南北特色民俗风情,两岸散布的街巷里弄、古寺古桥、特色博物馆等串珠成链,开放包容的运河文化随之嵌入当地人的骨髓里。


嘉兴王江泾镇,由旧粮仓变身的“运河·陶仓理想村”,因集合了陶仓艺术中心、咖啡轻食空间、青年公寓等,圈粉不少,成为举办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览、国潮生活节等文化艺术活动的好地方。


比如,古镇更年轻、业态更多元。大运河孕育的沿线众多独具特色的古镇古街,洗去历史尘埃,在新时代里绽放新的华彩,越来越成为与市民游客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运河沿线城市,依托运河文化催生出多种文旅商业形态和模式,推动着区域经济发展。


以杭州为例,在“老杭州、新六艺”概念的指引下,一些历史街区在硬件改造提升的同时,还引入手作集合店、书画店、创意茶吧等商家,“慢生活”“乐活”“绿色环保”等现代生活理念在古街上拓展出一块块新的样板。


比如,联动更密切、资源更共享。当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正在建设中。这个非同一般的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及其10个河段,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8个省市。沿线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建设持续加码,市民公园、文创园区等多元文化空间不断增加。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但同时,大运河的保护利用,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新问题。比如,部分古镇、历史街区业态同质化较为严重,售卖的食品、旅游产品等千篇一律,缺乏内涵特色,缺少文化底色;比如,沿线一些旅游景点基础设施仍相对薄弱,配套不够完善,没有从产业开发视角对大运河文旅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等。


此外,古镇景区单打独斗、形象塑造较分散、文旅产品服务质量待提升等问题,也考验着每一座运河沿线与运河相伴相生的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存,大运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以更高的标准来传承和发展大运河文化。


那么,该如何“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三方面考虑:


打造一个时尚的“大公园”。据统计,大运河流域居住着中国近八分之一的人口。正如有专家指出,在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当中,中国大运河以其时间跨度之长、辐射面积之广、牵涉人口之多,居于独一无二地位。


打卡、休闲、学习、社交、体验、购物……如今,人们对运河的依赖和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多样、时尚。人们期待运河沿线的广场、博物馆、历史街区、文创园区、非遗体验区等文化空间能够更多元,文化休闲配套设施能够更完善。


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西岸,小河公园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这个公园由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建设的第一座油库——小河油库改建而来。设计师采用新的艺术手法对旧遗存进行了保护性改造和利用,独特的造型和功能吸引了一众年轻人。


2023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现场


拓展一个更大的“朋友圈”。聚则利,合则兴。大运河地跨8个省市,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运河的保护和利用,既要沿线各地统筹运河及沿线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也要沿线各地共同开展运河生态保护、治理管护,共同推进运河的文旅融合和文化宣传。


以古镇为例,要想“出圈”,就需要深挖资源特色,以聚合之力组建“朋友圈”,建立交流发展新平台,以此求同存异、同频共振、互利互惠,共同谋求转型发展。


目前,运河沿线仍有众多资源可以共用共享,建议通过体制创新等方式,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实现平台共建、产业共兴、品牌共塑,让运河的文化价值与人的价值有机结合。


激活一个智慧的“新引擎”。运河文化的挖掘传承,离不开科技、文创等各类元素的加持,从而实现运河资源重组与价值放大,催生出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体验。


比如,杭州临平区抢抓机遇,在大运河边打造了“大运河科创城”,持续聚焦招引文旅、大健康等新兴产业,目前已经吸引了清大文产杭州数字产业研究院、智屏时代(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陆续入驻。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悠悠运河,汩汩流淌;千年文脉,奔涌不息。我们期待,这一方活水承载的历史与文化,能不断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流向更远、更广阔的前方。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